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在福建省福州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舉措和成果讓市民吃得更安全、更放心,在共建共享食品安全城市過程中擁有更多參與感、獲得感,使食品安全納入全民監管。
2015年10月份,福州市被列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第二批試點城市,全市各級各部門以此為契機,在基層監管能力提升、食用農產品追溯管理、互聯網+食品安全監管等方面先行先試。
建立社會共治監管模式
明確黨政主抓、部門主管、企業主體、主官主責、人人主人的“五主”責任體系,破解各自為政困局。
倉山區位于福州市城鄉接合部,常住人口逾百萬,市場主體達8萬多戶。其中,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近萬戶,多種食品業態并存,食品安全情況差異化、復雜化,導致食品安全監管任務繁重與人員不足之間的矛盾非常明顯。面對如此情況,倉山區如何筑起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安全”的防線?
早在2017年7月份,倉山區就在福建省率先建立食品安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機制,明確食品安全黨委政府齊抓、主管部門共管,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監管網絡。在落實該機制的過程中,倉山區突出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各級黨委工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和年度綜合考核;突出政府的行政核心作用,嚴格落實屬地監管職責,成立由區長任主任,各鎮(街)、區直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食品安全工作委員會,配置專職食品安全協管員,建立健全區、鎮(街)、村(社區)三級食品安全考核體系。
“這種做法主要是受到河長制的啟發,參考河長制工作的經驗做法,探索食品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倉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宋彬告訴《經濟日報》記者,食品安全監管責任重大,是一項大工程,絕非一家或者幾家職能部門就能管好,尤其是地方市場監管部門人員不足、監管吃力,更需要各職能部門“動起來”。因此,通過“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機制,各部門既要管“行業”,又要管“食品安全”,破解了各管一塊(段)、各自為政的困局,共同推動建立社會共治的監管模式。
如今,在推動相關主管部門落實食品安全“一崗雙責”過程中,倉山區市場監管局聯合區民政局、教育局、公安局、人民檢察院等部門齊抓共管,緊抓學校和養老院“一老一少”兩個敏感區域及商場等消費集中區域,實現食品安全事故“零發生”。
黨政主抓、部門主管、企業主體、主官主責、人人主人,10月14日,福州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的實施意見》,明確“五主”責任體系,扎實推進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
“一品一碼”全程可溯源
以“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為目標,打造“一品一碼”全程追溯體系。
食品安全監管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農產品可追溯體系建設,既是監管工作的難點,也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焦點。
在福州,市民只需要通過手機掃描農產品包裝上的二維碼,就可以知曉該產品的產地、生產經營者、生產日期、檢驗檢測等源頭信息。這得益于福州市正在著力打造的“一品一碼”全程追溯體系。
海峽蔬菜批發市場是福建省規模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場,共有120個檔口,交易品種200余個,每日交易近2500噸蔬菜,占福州蔬菜日交易量的70%左右。該市場實行登記進場,交易雙方均需實名辦卡,擁有溯源卡的貨主方可將貨物運進交易區;實行“批批檢測”,每日每車每品種必檢,對于復檢不合格的產品將由現場管理部門監督貨主自行銷毀;實行無現金交易,貨主和買方持卡登錄電子交易結算系統進行交易,交易信息實時納入追溯系統;交易成功后可就地打印銷售憑證,手機掃描憑證上“追溯碼”即可查詢產品來源及檢測結果。
據介紹,福州以海峽蔬菜批發市場為試點,已建成全省首個“一品一碼”追溯試點批發市場,并引領全市主要農產品一級批發市場建設統一專用的進口“采樣通道”(對供應商票證不齊全的批批抽檢)和出口“驗單通道”(賦碼的銷售憑證),形成“一進口一出口”閉環管理,落實“批批檢”,實行檢后準售并賦碼出場,為下游的去向可追溯奠定基礎。
此外,在食用農產品零售終端,福州市以“永輝食品安全可追溯云網”建設為試點,積極推動大型商超進行電子可追溯管理。記者在位于福州市東二環泰禾廣場的永輝超市看到,消費者可以通過門店云屏查看公示信息、貨架掃碼查詢信息和永輝食品安全云網PC端網頁等方式查詢追溯信息。目前,“永輝食品安全可追溯云網”已采集果蔬類品種300余種。
據福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陳宗勝介紹,以“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為目標,福州市大力推行食用農產品電子追溯體系的應用,以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商超為試點,開展積極探索實踐,力求用更為先進的管控手段,構建溯源管理長效機制,實現追溯體系數據化、質量管理制度化、市場交易智能化、追溯渠道透明化。
推進“明廚亮灶”建設
福州創建“明廚亮灶”餐飲服務單位6994家,全市公立中小學及幼兒園實現“明廚亮灶”全覆蓋。
在福州市鼓樓區三坊七巷旅游景區的永和魚丸店內,來自重慶的游客馮立一邊用餐,一邊通過墻上的“視頻廚房”觀看食物制作過程、后廚衛生條件和餐具消毒等情況,所有環節一目了然。
“去過很多城市旅游,第一次見到他們把廚房‘亮’出來,通過視頻監控把廚房看得清清楚楚,我們這些第一次到福州的人吃得更加放心。”馮立說。
記者走到這臺被稱作“視頻廚房”的電視機前,看到電視屏幕被劃分為16個單元格,除廚房外,一樓就餐區、二樓就餐區、收銀臺、廚房后通道等均呈現其中。據永和魚丸店總經理陳宗基介紹,在這個約200平方米的店鋪中共安裝了16個電子監控,其中廚房有4個,主要監督員工是否佩戴帽子、口罩、手套以及是否按要求烹煮魚丸、清洗餐具等。
“食品安全關系到顧客的身體健康,商家必須重視。店鋪安裝電子監控2年以來,經常聽到顧客的贊譽,通過監管部門監督和自身監督,我們也能發展得更加長遠。”陳宗基感嘆道。
永和魚丸店的“視頻廚房”只是福州市創建“明廚亮灶”的一個縮影。2016年以來,該市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抓手,加快推進“明廚亮灶”建設提質擴面。目前,該市已創建“明廚亮灶”餐飲服務單位6994家,全市公立中小學及幼兒園實現“明廚亮灶”全覆蓋。
鼓樓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開展透明玻璃隔斷、視頻監控等“明廚亮灶”的基礎上,開發了“智慧食安”智能監管平臺,推出移動執法APP。永和魚丸店等“三坊七巷食品安全示范街”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可以以電子數據傳輸的方式接受日常監管,監管人員通過移動互聯網終端的雙向互動,實施遠程執法和實時在線監管。
倉山區也把“互聯網+食品安全”理念植入“明廚亮灶”工程,開發出一套基于“物聯網+VR”模式的全方位可視化監控系統。該系統以“一店一碼”作為數據支撐,通過二維碼掛載集成商家的信息,使遠程集中監管成為可能,也有利于提升消費者的參與度與體驗感。消費者通過該系統不僅可以快速查看商家信息,還可以實時觀看用餐環境及后廚情況。
“去超市買菜時,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查到商品源頭信息。外出就餐時,看到商家干凈、明亮的廚房,出去逛街處處能夠感受到全社會共建共創共享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濃厚氛圍。”福州市民黃愛華說,希望“食安福州”成為福州市的新名片。
|